盛开的菊芋花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苏烽

  菊芋也就是青海人常说的洋姜,块茎质地白细脆嫩,一般腌制成酱菜食用,风味独特。菊芋是一种无病虫危害和农药污染、适于制作的绿色食品。

  菊芋由于抗逆性强、抗旱抗风、再生性极强的特性,几十年来扎根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一直被当地沙沟乡村民用于腌制咸菜或酱菜,默默地成为厨房里家家必备的食材。

  如今,菊芋经过漆海宣的琼曼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加工后从厨房搬上了超市,走到了更远的地方。

  琼曼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贵南县农牧业产品龙头企业之一,这家加工菊芋的公司有着先进的成套流水线生产设备,从清洗去皮到切片脱盐包装,采用机械化流水线,低温加工,最大限度保留菊糖和活性膳食纤维等有效成分制成的菊芋酱制品,远销内蒙、新疆等地。

  漆海宣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在贵南县沙沟乡查那村的一位朋友家吃饭,朋友端来腌制好的菊芋让他品尝。他尝了一块,口感香脆,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他几经探寻得知沙沟乡历来都种植菊芋,但规模都不是很大,沙沟乡的土质、气候等都适宜种植菊芋,出产量较高。

  漆海宣离开朋友家后,不禁脑海中就有了将菊芋做成一份产业的念头。他查询了很多资料和市场行情后,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这不起眼的洋姜可以做成一个产业。2014年初开始筹划,2014年底选址建厂,2015年春天他与查那村和赛什塘村的村民签订了种植菊芋并收购合同,开始了他的“菊芋之路。”

  在公司的厂房内,记者看到从脱盐清洗-装袋-杀菌-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基本都是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的。该厂占地面积近2公顷,厂房、成品灌装车间、制曲发酵等车间都整齐地排列着,雇用了周边村庄的20余名劳动力作为员工,他们每月都可领到2000多的工资。这家公司的成立不仅解决了附近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为沙沟乡赛什塘村和查那村的村民创造了财富。

  在沙沟乡查那村的田间,一大片刚刚出土的碧绿的菊芋秧苗长得正欢。正在地里除草的李大爷告诉记者,现在全村都在种植菊芋,因为种植菊芋不管产量多少,漆老板都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来收购,并长期与村民们签订了收购合同,为村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公司还免费提供种子、地膜和种植技术,与传统的种植业相比较,村民们种植菊芋有很大的盈利空间。种植户李善友说:“这洋姜原来自己家里都不种,直到和这家公司签了合同才敢种,没想到种出来后,每亩地竟然比原来种小麦时多收入了两千多块钱”。

  在这过程中,漆海宣也经常为产品的研发而发愁,如何将口味变得更加香脆,他与技术人员一遍一遍地讨论,一次一次地改善,常常彻夜难眠。为了更加了解菊芋,漆海宣找到了青海省农科院菊芋研究中心的李莉教授,请她帮助自己。李莉教授认为菊芋耐寒耐旱,只要覆盖的沙土厚度不超过50厘米,菊芋就能正常萌发。

  在现场指导菊芋种植的李莉教授告诉记者:“这是我省首家用菊芋制酱菜的公司,我们会给予技术和设备上的大力帮助,今后遇到什么问题,我们会随时下来指导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