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细菌性叶斑病是保护地辣椒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辣椒的生长发育此病害导致辣椒出现大量落叶落果落花现象,尤其是雨后易发病重茬地或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连作,会增加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5~28°C,最高可达35°C,最低可至5°C在7~8月份的高温多雨季节。
对于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有效杀菌剂包括噻菌铜喹啉铜壬菌铜,以及春雷霉素中生菌素等氯溴异氰尿酸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近年来,田间试验表明,铜制剂在防治辣椒细菌性叶斑病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快速杀灭病原菌,并在叶片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再次感染在使用杀菌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与碱。
要识别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可以关注叶片上出现的不规则水溃状小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变色病斑的膜质特性大小不等病健交界处的明显以及在干燥情况下呈现的红褐色特征,都是该病的显著标志与辣椒疮痂病相比,病健交界处的清晰区分是识别两者的关键。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病菌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通过风雨或灌溉水在田间传播,主要从辣椒叶片的伤口处侵入辣椒与甜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时,发病情况更为严重雨后,该病害容易迅速扩展此病害主要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病菌在种子和病残体中越冬,之后通过风雨或灌溉。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致病变种导致的细菌性疾病此病害在种子与病残体上越冬,并通过雨水灌溉水在田间传播,从辣椒叶片的伤口处侵入该病菌的生长和发育适宜温度为25°C至28°C,空气相对湿度需在90%以上7至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此病害易迅速蔓延流行,而到了9月份,随着气温降低。
辣椒田间遇到的细菌性叶斑病,其主要症状在叶片上呈现出点状分布最初,受害叶片会出现黄绿色的不规则小斑点,这些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变为红褐色或深褐色,甚至变为类似铁锈的颜色病斑质地较为薄膜,大小各异在干燥的条件下,病斑颜色通常会更显红褐色这种病害扩展迅速,即使个别叶片或多个。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策略如下1 合理轮作,与非茄科蔬菜轮作2至3年前茬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菌残留体,结合深耕晒垡,加速病菌腐解和死亡2 种子处理,选用无病优良品种,播种前用03%的5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拌种,可有效防止细菌性叶斑病3 加强日光温室管理定植前平整土地,深翻土壤。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成株叶片发病,初呈黄绿色不规则形小斑点,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深褐色至铁锈色病斑,病斑膜质,大小不等病健交界明显扩展速度很快,严重时植株叶片大部分脱落可用喹啉铜,噻菌铜,叶枯唑,中生菌素,可杀得三千,等喷雾防治。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成株叶片发病,初呈黄绿色不规则水浸状小斑点,边缘带黄色晕圈叶缘叶尖变黄干枯脱落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或深褐色至铁锈色,病斑膜质,大小不等干燥时,病斑多呈红褐色 可以用链霉素,叶枯唑,辛菌胺,中生菌素,噻菌铜,噻森铜,喹啉铜,氯溴异氰尿酸。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建议用农用链霉素3000倍或47%春雷·王铜800倍或3%中生菌素800倍喷雾防治,7天一次,连续两次图片上是辣椒疫病叶片染病出现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斑初呈水渍状,病叶很快湿腐脱落 发病初期建议用甲霜·锰锌烯酰吗啉霜脲·锰锌等交替喷雾防治,一周一次,连续两次。
评论列表